品味端午 传承非遗——黑河博物馆非遗手作课堂进校园
非遗小课堂
非遗小课堂上,主持人通过问答的形式向同学们介绍了文化和自然遗产日、端午节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竹编的由来及相关传说。生动有趣的讲解,妙趣横生的互动环节,让大家听得仔细、学得认真,整个课堂氛围轻松活跃。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巧手做竹编,乐在其“粽”
一丝一竹承千年风韵,竹编工艺有着悠久的历史,蕴含着我国劳动人民辛勤劳作的结晶。非遗传承任重道远,小小的竹编工艺满载着手艺的传承和传统民族文化的魅力。
![]() |
![]() |
在黑河博物馆工艺讲师马凌平的悉心指导下,学生们体验着竹编画的魅力,一上一下,几根纤细的竹条在同学们的手指间慢慢穿过缝隙,在穿、挑、压间,宛如一根根飘逸的丝带,纵横交错间渗透自然之美、文化魅力,编织出一幅幅以“浓情端午”为主题的竹编画。
“粽”情“粽”意,传承文明
端午节怎么能少得了粽子,一枚小小的粽子,不仅裹满了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,更承载着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。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,孩子们双手拿粽叶、做漏斗、填糯米、加馅料、压实、封口、扎捆……各展技艺。大家团结协作、互相帮助,活动现场欢声笑语、其乐融融。
![]() |
![]() |
此次手作课堂进校园活动不仅让同学们体验到了传统手工艺的乐趣,更让他们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。未来,黑河博物馆将继续探索特色宣教课程,持续开展学生们感兴趣的手作活动,引入更多传统技艺和文化元素,为校园文化增添更多的博物馆元素,为丰富学生们的校园生活“加码”。
分享